通过测算2019年至2021年体外除颤设备的市场规模,我们假设未来AED配置保持稳定增长,预测2025年我国体外除颤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6.08亿元。图 1 2019年至2025E中国体外除颤设备市场规模经测算,2021年我国体外除颤设备领域CR4为90.63%,其中迈瑞医疗以55.36%排名第一。图 2 2021年我国体外除颤设备市场份额
外资企业占据上风,中国本土优质企业开始展露头角。中国血液透析行业中,传统五大外资厂商费森尤斯、贝朗、日机装、百特、尼普洛就占据国内血液透析设备市场超过80%。随着技术提升与资本的介入,国产品牌开始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招采市场显露头角,并打破外资厂霸榜局面。据统计2018-2021年血液透析设备品牌的中标情况,威高作为国产品牌的代表成为前三的“常客”。中国血透治疗人数每年保持稳定增长,按照每位透...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首次IND新药类型分布,小分子/抗体药仍旧占据主流,22年所有IND新药中占比达72.1%,但同时,细胞疗法自17年以来发展较快,近10年共有138款申报IND,22年同比增长55%。基因疗法近10年共21款申报临床,22年达到13款。来源:医药魔方
由于人口老龄化 进程加快、 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等因素,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百心安招股书,中国高血压的患者人数从2015年的289.9百万人稳步增长至2019年的317.4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3%,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388.0百万人,2019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25%,在目前治疗方案下仅约22%的患者血压可控。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
2030 年中国及美国的市场规模(出厂口径)能分别达到 104 及 及 342亿元,假设如下:1)美国的高血压治疗率稳定在 85%,中国逐步提升至 55%2)中美耐药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渗透率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同时美国的渗透率略高于中国3)保守假设扣率为 30,美国 RDN 器械出厂价略高于中国,且价格体系稳定,中国的价格呈逐渐下降态势图 :RDN 中美市场空间预测来源:德邦证券研报
中美均存在数量庞大的高血压为控制人群。美国高血压的治疗率近 80%,但仍有 4320 万人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的情况类似,在治疗率 41.0%的情况下控制率仅有 18.0%,2020 年耐药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有 4890 万人。
接上文《行业动态: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TOP100,百济神州稳坐榜首!(附名单)》,上文统计了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TOP100,按研发投入费用排序,排名靠前的企业多为大型综合型生物医药企业,但考虑到国家政策鼓励创新,社会资本应向初创型新药研发企业聚焦,以推动Biotech类企业快速发展和创新药的成果转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Biotech创新型医药研发企业研发情况,我们针对Biotec...
国内药企多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但随着集采常态化仿制药利润大幅下滑、创新药利好政策频出,市场机会增加。加之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国内药企也纷纷开始战略转型,从以仿制药生产销售为主的经营模式走向企业创新,对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中国上市医药企业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大型综合医药企业,如石药集团、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另一类创新型新药研发Biotech企业,如百济神州...
按照治疗领域统计,将一级市场投资事件涉及的治疗领域进行排序,TOP10细分领域如下表所示。肿瘤仍是投资公司最关注的领域,2022年完成了185笔投资,其中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达352亿元。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血液和淋巴疾病以及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一直是投资领域的热点,但热度远逊于肿瘤疾病。表 1 2022年度一级市场投资的TOP10治疗领域备注(本文所有表格数据统计方法均参照备注...
2021年-2022年一级市场TOP10治疗领域投融资总额整体来看,2022年度一级市场前十大治疗领域依次为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血液和淋巴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和皮肤疾病领域。2022年度上述前十大领域已披露交易额度的投资事件共计401起,涉及交易金额1204亿元,相较于2021年度的投资事件435起,披露额度1248亿元,整体变...
早在2000年,国内一项心衰研究调查了十个省份内的15518名参与者,年龄35-74岁,结果得出心衰患病率为0.9%。在2012-2015年间的中国高血压调查中,分析了22158名参与者,其中35岁以上成人的心衰患病率已上升到1.3%。目前,国内基于人群的心衰患病率与发病率大规模研究仍然较少,详细数据也有待进一步补充。近日,北京医院王华教授一作、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
胶原蛋白作为一种具有多用途的生物材料,主要应用于医学敷料、再生医学、创伤修复、人造器官等场景。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2020年全球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56.84亿美元,2016-2020年的CAGR超过5.5%,预计在2025年到达203.64亿美元。其中,2019年,我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4%,2016-2019年的CAGR接近8...
据药智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药企数量5208家,357家(旗下1345家子公司)为集团控股公司、占总量26%,3863家为单体药企、占总量74%。在357家集团控股企业中,旗下子公司数量大于等于10个的数量,为20家,占6%;小于10个的数量为337家、占94%,占比详见图1。其中,在6%以上集团控股药企中,不乏复星医药(22家)、华润三九医药(22家)、华北制药(14家)、扬子江药业(12家...
• 2016~2020年,FDA批准47款肽类药物,全球共获批约80种肽类药物,绝大多数均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类疾病。2020年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达62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9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根据沙利文数据, 2016 年全球肽 CDMO 市场为 12 亿美元,到 2020 年增至 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3.3% 。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
• 肥胖已被 WHO 认定为疾病。肥胖也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肥胖也可导致社会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 根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上发表的“肥胖在中国”系列文章,在不考虑医疗保健服务费用的长期增长,以及肥胖相关的间接费用(包括但...
罕见病是对患病率低、患者人数少的疾病的总称,大部分为遗传病。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及地区结合自身情况作出了不同界定。总体上看,对罕见病的界定方法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基于患者人数与药品角度,如美国《2002罕见病法案》中定义为“患病人数少于20万的疾病,或者患病人数超过20万但预期其治疗药品销售额难以收回研发成本的疾病”。二是采用患病人数与患病率相结合的方法,如日本将...
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的“双通道”管理机制,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从操作上看,“双通道”机制一般由当地双通道医疗机构的责任医师开具处方,通过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流转到双通道药店。2021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适应国家医保谈判...
据统计,2021年我国医美消费以光电仪器操作为主的紧致抗衰项目消费金额最多,总消费额中占比达14.54%。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紧致抗衰项目的医美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各类光治疗设备作为最受医美机构青睐的产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通过测算2019年至2021年光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我们假设未来四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测2025年我国光治疗设备市场规模...
FDA 每年审批创新药数目反映整体美国整体新药市场的准入情况,伴随近些年生物药的快速发展,自 2017 年开始,FDA 的年均批准新药数量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2022 年虽然然批准数有所下滑,但其中“First-in-class”药物的获批数量及占比仍处于上升态势。
2022年全国两大渠道(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抗帕金森市场规模达28亿元,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主流药物,在整体市场中占据超六成的市场。图:两大渠道-全国-抗帕金森市场品种竞争格局(2022年)来源:中康CMH
2022年全国两大渠道(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抗帕金森市场规模达2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2022年全国两大渠道品类销售片数同比提升6%,其中医院渠道为集采的主战场,以价换量效果明显,销售片数同比提升11%。来源:中康CMH,数据监测范围: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药品市场
TOP100药品中肿瘤、感染病、免疫、内分泌、心血管是市场规模最大的5个领域,均超过了200亿美元。市场规模越大,竞争就越激烈,肿瘤与自免领域竞争激烈程度不必赘述,一年一度的TOP10药企榜单排位顺序变动尽显无遗。图:2022年TOP100药品疾病领域分布(数量、销售额)来源:医药魔方
从药物类型上看,TOP100药品中小分子药物共44个,销售收入占比38%;单抗、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疫苗类大分子药物共56个,销售收入占比62%。可以看出,小分子和单抗类药品无论数量还是销售总额都是TOP100榜单占比最多的两种类型,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具体品种来看,如果除去新冠口服药,小分子药物中表现较为亮眼的产品有吉利德三合一HIV疗法Biktarvy(两位数增幅破百亿...
2022年,众多上市企业和在投企业的管线商业化受挫,医疗板块的估值神话一再“破发”。投资人认识到,在医疗领域的确定需求中,商业化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新的技术、观点在商业化桥接过程中出现断层,叠加宏观不稳定,投资逻辑因此迎来巨变。“投早投小”、“防范边际风险”是对医疗领域商业化能力质疑下形成的主论调,资本的流向随着疫情时代的结束,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强:资本的留守观望: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及美联储加...
2019年以前,中国器械出海长期以医用耗材为主(主要是低值耗材),占据出海市场约60%的份额,新冠疫情期间,IVD试剂和诊疗设备市场相继爆发式增长,2022年二者合计市场占比约为2019年的2倍。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凭借稳定的供应链、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体系,加速“中国制造”被世界认可,高端、优质、智能化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标签,A股/港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疫情后高值耗材、IVD和医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