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了6200亿美元,占到全球医药整体市场的大约40%,预计将在五年后的2030年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未来几年内乌司奴单抗、地舒单抗以及阿柏西普等多个重磅分子专利限制的陆续解除,全球生物类似药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从多家机构最新的预测来看,当前全球生物类似药整体规模在300亿美元左右,未来十年的预期复合增...
利悬崖风险、IRA 法案等诸多因素影响下,MNC 正在加速对外合作以扩充其产品管线。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取得进步,全球竞争力和认可度日益增强,凭借其高性价比优势,成为 MNC 重点布局对象。根据 DealForma 的数据,2023/2024 年 MNC 引进的创新药大约有 29/31%来自中国(数量口径)。图: MNC 达成创新药交易中来自中国的数量占比
传统药物研发遵循“倒摩尔定律”,即大约每九年,药物研发的成本会翻倍。根据德勤相关测算,全球创新药 2013 年中位平均研发成本约为 13 亿美元,2022 年则攀升至约 23 亿美元。AI 技术凭借数据和算法优势,能够大幅提高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与筛选、安全性与有效性预测、临床试验等流程工作效率,实现研发创新降本增效。根据 Tech Emergence 数据,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应用AI 技术...
ADC、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以及RLT正逐渐形成规模可观的细分市场。预计到2024年,这三种疗法的全球年销售额将分别达到149亿美元、25亿美元和23亿美元。过去五年,这三大疗法的增速明显超过了整个肿瘤领域市场的增速。按出厂价计算,ADC、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以及RLT的5年复合增长率(2019年-2024年)分别为40%、48%和39%,而整个肿瘤领域的5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图:...
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市场MASH治疗药物上市时间或更晚,放量速度更慢。与之相对的是乙肝纤维化治疗药物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是乙肝大国,患者群体大,对应药物需求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1年中国肝纤维化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其中5.7亿美元由乙肝纤维化药物贡献。
由于目前缺乏直接针对肝纤维化的化学药和生物药,若考虑针对病因治疗药物如干扰素、核苷类药物,Data Bridge预计到2029年全球相关药物市场规模达387亿美元。若只考虑特定针对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截至2024年上市的产品主要是MASH治疗药物以及中成药,且中成药占主要比例。随着更多的化药持续推出,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1年相关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将接近13亿美元。
2024年,中国有约1.4亿肝纤维化患者,其中近半数为乙肝纤维化患者,近1/3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传染性肝病随着疫苗的普及而得到控制,但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非酒精性肝病患者数量增加更加迅速。预计2023-2031年间患者人数增速最快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年复合增速将达到3.7%。
美国药物市场二十余年结构变化沧海桑田。从1995年到2020年,美国药物支出最大的疾病领域从心血管、疼痛管理、抗细菌感染等转变为糖尿病、自免疾病、肿瘤。肿瘤药物市场未来5年仍为增长最强劲的药物市场。根据IQVIA预测,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27年增长至3770 亿美元 , 2023-2027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13%-16% 。 其市场规模及未来 5 年增长潜力居首 。 根据Ev...
1. 卫生总费用:用相对可控的费用,破解世界级难题医改是世界级难题。我国用人均 6425.3 元的卫生总费用(2023 年数据),用占 GDP比重为 7.2%的卫生总费用(2023 年数据),取得了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8.6 岁的巨大成就(2024 年 8 月数据),人均预期寿命与世界上一些高收入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我国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看病就医问题。1.1 卫生...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4年,中国有1000万左右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4亿人,渗透率约为7%。2021年美国18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达到了3810万人,其中超过840万人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使用的渗透率超过了20%。相对于美国,我国未来胰岛素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图:中国和美国胰岛素渗透率对比
随着隐形正畸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持续完善,隐形正畸目前已成为中国口腔医疗市场中增长较高的细分板块之一,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8 至 2023 年,我国隐形矫治市场规模(终端价口径)CAGR 达到 13.4%,显著高于托槽正畸的 14.8%,2023 年隐形矫治渗透率达到 14%(按照案例数)。预计 2023 至 2030 年,隐形矫治市场规模 CAGR 有望达到 14.8...
我国硬镜内窥镜市场增速较高,外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根据沙利文数据,2021 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约为 212 亿美元, 2017 年-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2021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约为 248 亿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600 亿元。其中,中国医用硬镜市场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102 亿元和 151 亿元,2025 年至2030...
超声诊断设备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等形式显示疾病生理状况,帮助疾病诊断的医疗设备。海外发达国家市场超声设备布局起步早,市场呈现饱和趋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存量更新,增速已逐步放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仍在增量市场阶段: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带来需求增长;另一方面,超声技术与其他医学影像融合、应用场景技术革新等创新因素开辟出新的市场空...
膜性肾病是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根据一项 2001-2018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集的 6366 例肾活检样本,分析 2001-2006 年、2007-2012 年、2013-2018 年 3 个时期不同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 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肾活检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膜性肾病增长最快,病例数占比从 2001...
慢性肾病(CKD),也被称为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且对健康有影响,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CKD 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肾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异常、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或肾移植病史。CKD 临床依据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分为 1-5 期,用以评估疾病进展情况。CKD 临床分期标准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与细分疾病和病因无关。全球 C...
妇科抗感染药国内新药研发平淡,现有产品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全球在研新药以剂型改良居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研产品众多且机制丰富;主要趋势包括GnRH-A ,长效GnRH-a和非性激素类产品
专科药物全球研发管线较少,国内在研以中成药为主,申报以外用制剂和中成药为主;随着大型跨国药企大手笔投入和重磅产品陆续上市,市场有望迎来高增长。
基本医保和各类医疗险构成了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医保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医保基金 2023 年收入 3.35 万亿,覆盖 13.3 亿人,人均 2511 元。无论从覆盖人群、总体规模还是人均资源,都远超商业保险。图:中国医疗保障全景图(2023 年)
中国人口基数大,不同自免疾病患者人数众多,疾病负担沉重。以皮肤类自免疾病为例,特应性皮炎是目前疾病负担最高的非致命性皮肤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成人患病率在2.42%,1~7岁儿童患病率在12.94%,由此推算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量接近6,200万;另外两类常见的皮肤类自免疾病——斑块型银屑病和白癜风,患者人数也达到600万例以上。对于皮肤类自免疾病,特别是皮肤损伤出现在暴露部位,患者不...
我国将持续建立“1+3+N”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商保是对基本医保的有力补充。2024年7月以来,医保局首次提出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要完善“1+3+N”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商业健康保险是“N”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惠民保具有普惠性质,而高端商保能够满足居民额外的医疗需求。2013-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整体保费收入规模由1123亿元提升至9035亿元,CAGR 2...
药产业链价值符合微笑曲线,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研发和销售两端,制药强国从附加值较高的两端攫取利益,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从生产、研发走向销售分成。
据权威文献数据显示,其中 First-in-class(FIC)产品(从 418 个增至 836 个,增长率 100%)和 Fast-follow(FF)产品(从 473个增至 1053 个,增长率 123%)的增长率高于 Me-too 产品(从 923 个增至 1803 个,增长率 95%)。我国药企 FIC 产品数量的快速扩充为创新药 BD 出海奠定坚实基础,且 FIC 产品的后期项目占...
截至2024年 8 月,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高达 538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总量上看,与第一名的美国(5397)相比,差距基本很小。从结构上看,中国的 NDA 与 IND 新药数量均高于美国,中国药企在逐步兑现创新成果的同时,保持未来新药研发增长潜力:我国创新药企在 ADC、双抗、GCT、siRNA 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具有强劲的研发实力和 BD 出海潜力。
根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 的预测数据,2023 年全球心肌梗死治疗的市场规模约为 808.7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提升到 1036 亿美元,2023-2032 年的复合增速为 2.8%。根据 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的数据,按分类来看,使用前三的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Glycoprotein IIb/IIIa 受体拮抗剂、抗血栓药。
中国新药研发质量不断提升,创新结构改善。据权威文献数据显示,其中 First-in-class(FIC)产品(从 418 个增至 836 个,增长率 100%)和 Fast-follow(FF)产品(从 473个增至 1053 个,增长率 123%)的增长率高于 Me-too 产品(从 923 个增至 1803 个,增长率 95%)。我国药企 FIC 产品数量的快速扩充为创新药 BD 出海奠...
根据GBD 2017的一项研究,1990-2017年全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整体患病率由 7.2%下降至7.1%(COPD:3.7%→3.9%,哮喘:3.9%→3.6%);2017年全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整体死亡率为51.2/10万,其中COPD为41.9/10万、哮喘为6.5/10万。COPD患者常面临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容易造成肺功能受损甚至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