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夏仲景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严谨的医药咨询服务提供商
最新文章
新闻详情

中国干细胞产业链结构

发表时间:2024-12-22 19:29来源:华福证券研报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是长期的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会走向功能衰退及衰竭,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器官移植,但器官供体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治疗需求。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潜在的应用。目前干细胞治疗已经在上百种疾病中进行了临床研究,涉及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康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产业分为上游(试剂耗材、生物医学材料和仪器设备等)、中游(运输、采集与存储、技术开发和药品研制)、下游(临床治疗和消费应用)。我国中游环节的干细胞采集和存储已相对成熟,国家层面已布局了多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且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省市级成体干细胞库,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存储规模的企业干细胞库。干细胞的采集制备储存为我国干细胞最成熟的产业化项目。2024 年,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预计约为 265 亿元,其中,干细胞采集、制备及存储领域市场规模接近 160 亿元。



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干细胞药物上市,但国内相关药物研发项目持续增加,企业积极推动自有临床管线、申报 IND,依托研发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根据中源协和 2023 年度报告,2023 年我国干细胞新药申报如火如荼,根据 CDE 官网查询全年获得受理的IND 约 45 个,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截至 2023 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共获批约 89 个默示许可,其中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 约 3 项,II 期临床试验约 10 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截至 2024 年 10 月,我国共有 148 例干细胞药物获 IND 申请受理,其中 106 例已获批。从已获批 IND 的细胞类型来看,截至 2024 年 10 月,间充质干细胞( MSC )药物合计 78 例,占比 73.6%,是干细胞药物研发最主要的细胞类型;iPSC 来源功能细胞的干细胞药物已有 10 例获批。从企业 IND 干细胞药物获批情况来看,截至 2024 年 10 月,中源协和、汉氏联合两家头部企业的获批干细胞药物数量最多,均有 6 例;北科生物、博雅干细胞、呈诺医学、铂生卓越等均有干细胞药物。同时,诸多研发企业也布局了多个自有临床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