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夏仲景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严谨的医药咨询服务提供商
最新文章
新闻详情

创新药院外商业化路径

发表时间:2023-06-15 10:14

1 国产创新药在医保目录外商业化的路径逐渐成熟


国产创新药在医保目录外商业化的路径逐渐成熟。企业往往从产品适应症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考虑是否进医保,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的创新药可能难以通过进医保实现快速以价换量,企业更倾向于自主定价,短期在目录外或许能够实现更多的销售额。

  • 市场渗透期更长;

  • 目标人群较小;

  • 定价高昂、具有稀缺性的前沿新疗法;

  • 医保内同类产品竞争格局激烈


 未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企业会从福利赠药、合作销售、给药方式改进等不同角度探索产品快速放量的方式。以PD-1单抗为例,未进医保目录的四款国产PD-1单抗中,康方/天晴的派安普利单抗和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公布了2022年销售额,表现亮眼,分别实现5.58亿元和3.39亿元。派安普利单抗一方面与正大天晴合作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福利赠药将患者治疗费用最低降至3.9万/2年。



2 高值创新药进院难,院外DTP药房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 高值创新药进院难,DTP药房成为主要销售渠道。医保目录准入频率大幅加快,而医疗机构药品准入的模式尚未明显变化,部分谈判药品出现“进院难”现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陈昊主任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上市的创新药,其销售渠道主要是在DTP药房而非医院(销售占比可达90%)。相比医院,在DTP药房,从药品获批上市到开出首张处方时间缩短1-2个月。


 取得“双通道”资格的DTP药房购药可以享受到与医院同等待遇的医保报销。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对于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施行统一的支付政策,保障患者合理待遇。



文章来源:西南证券研报